中医泰斗周腊梅:一人一方定乾坤,半世纪仁心护众生
- 2025-10-15 14:50
- 网络
在武汉善医堂,有这样一位老中医——她出身名校,医术精湛,医德高尚;她从医近五十载,救治患者无数;她以一颗赤诚仁心,守护百姓健康,以博大医道,传承千年智慧。她,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(湖北省人民医院)中医科退休专家、国家“抢救民间中医文化遗产千人计划”成员——周腊梅医生。
她用半个世纪的坚守,诠释了“医者仁心”的真谛;她用一方一药,治愈了无数疑难杂症;她以半个世纪的行医生涯,将传统中医的经方智慧与现代临床实践完美融合,成为中医领域的中流砥柱。
1956年,周腊梅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。她自幼聪慧好学,性格沉静,对书本有着天然的亲近感。16岁那年,一本泛黄的《黄帝内经》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。她被书中“上医治未病”的思想深深打动,从此立志要做一名中医。
1970年代末,周腊梅考入湖北中医学院(现湖北中医药大学)。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,她师从多位名家,系统研习《伤寒论》《金匮要略》《温病条辨》等经典医籍,打下了坚实的理论根基。她常说:“中医的奥秘,不在药方,而在理解生命的规律。”
毕业后,她被分配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(湖北省人民医院)中医科,成为一名中医师。面对现代化的三甲医院,她既要与西医体系接轨,又要坚守传统中医的根本。她不畏困难,潜心钻研,勇于创新,逐渐成长为科室的中坚力量。
数十年来,周腊梅不仅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,还参与教学与科研。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,参与省级重点课题《柴胡类方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病的临床研究》,成果获业内高度评价。她的临床方案被多个医院借鉴推广,被誉为“现代经方运用的典范”。
她多次荣获“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先进教师”、“工会积极分子”等荣誉称号,并在“万人干部下基层工作”中,获得“帮助基层好医生”称号。
她的职业信条只有八个字:“医者仁心,精诚济世。”
“望、闻、问、切,四诊合参;气、血、阴、阳,环环相扣。”——这是周腊梅的日常,也是她一生的信仰。
她擅长运用经方辨证施治,在脾胃病、心血管疾病(如高血压、冠心病)及中风后遗症等领域的诊治尤为突出。患者常感叹:“周医生把脉如神,一搭就能说出病根,连平时的情绪、睡眠、饮食习惯都说得一字不差。”
案例一:顽固胃疾,调脾胃以安五脏
一位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十余年的患者,常年胃胀、隐痛、食欲不振,多方求治效果不佳,身心俱疲。经人介绍找到周腊梅医生。她通过细致四诊,判断其病机关键在于“脾胃虚弱,气阴两伤”,兼有湿浊内阻。她没有一味攻伐,而是以《参苓白术散》合《麦门冬汤》为基础方,灵活化裁,重在健脾益气、养阴化湿。服药一月,患者胃胀隐痛明显减轻;坚持调理半年后复查胃镜,病灶显著改善。患者感慨:“周医生不仅治好了我的胃病,连常年手脚冰凉、乏力的问题也一并解决了。”
案例二:冠心病介入术后,扶正通络护心脉
一位冠心病患者,虽经支架植入治疗,但仍时常感到胸闷、心悸、气短,活动后加重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西医诊断其为“心肌缺血”,但常规药物治疗改善不明显。周医生辨证认为此属“心气亏虚,血瘀络阻”。她以“补阳还五汤”合“生脉散”为主方,重用黄芪补益心气,配合活血通络之品。治疗两周,患者胸闷气短即感缓解;连续调治三个月后,心功能明显改善,可进行日常散步等活动。患者家属欣喜表示:“没想到中医在心脏术后康复上能有这么好的效果!”
案例三:中风后遗,益气活血通经络
一位脑梗死恢复期患者,遗留左侧肢体活动不利,言语蹇涩,且伴有头晕、血压波动。周医生详察其脉证,辨为“气虚血瘀,肝阳上扰”。治以“补气活血,平肝通络”,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,并配合针灸治疗。她特别注重调理患者全身气血平衡,而非仅仅针对肢体功能障碍。经过数月系统治疗,患者肢体功能逐渐恢复,言语较前清晰,头晕症状消失,血压也趋于稳定。患者重拾生活信心,感激道:“是周医生让我又能自己走路,清晰地说话了!”
她常引用《伤寒论》的一句话:“不明阴阳者,不足以言医。”她把这句话奉为圭臬——在她看来,中医不仅是治病,更是“调生命之和、养天地之气”的学问。
走进周腊梅的诊室,墙上贴着她亲笔写的一句话:“医者,必先修德。”她始终认为,医术高下,在于人心是否真诚。
每位前来就诊的患者,她都会详细询问病史、生活习惯、情绪变化,耐心解释病机与用药逻辑。她从不草率开方,也从不盲目迎合。她说:“医生不是卖药的,开方之前,先要读懂病人。”
许多患者至今还保存着她手写的药方——那不只是治病的方案,更像一封温暖的信。
在她的患者中,有不少是来自偏远地区的普通百姓。她从不因为对方经济条件差而拒诊,反而会主动减免诊费。她常说:“医术的意义,不是让人富贵,而是让人健康。”
一次,有位年迈老人因高血压、冠心病长期服药,家境困难。周医生不仅免费为他诊治,还多次打电话叮嘱按时吃药、注意饮食。老人感动得红了眼眶:“她比亲人还亲。”
正因如此,许多患者口口相传,“周医生是我们心中的守护神”。
退休后,周腊梅本可以安享清闲生活,但她选择继续坚守在诊疗一线,并投身中医文化的传承事业。她被聘为“抢救民间中医文化遗产千人计划”专家成员,走访民间老中医,整理古方验方,挖掘濒临失传的中医智慧。
她曾在采访中说:“中医文化的根不能断,老方、古法里藏着无数救命的智慧。我们不抢救,下一代医生就再也看不到这些了。”
如今,她已整理出数十篇古方心得,特别是在调理脾胃、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经验总结,计划编著成《古方今用录》。她还坚持授课讲学,带徒授艺,将自己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倾囊相授。她的学生遍布全国,有的成为医院骨干,有的创办了自己的中医馆。
在业内,她被誉为“中医文化的守护人”。她用行动践行着一句信念:“传承不是重复,而是让中医的灵魂在现代重生。”
在采访中,记者问她:“从医五十年,您最大的幸福是什么?”她微笑答道:“看到病人康复,听到他们笑的那一刻。”
简单的一句话,却是她一生的写照。她不追名逐利,不慕权势,只愿用医术换来患者的安心与健康。
她常对年轻医生说:“学医的人,要心存敬畏。我们面对的,不是病例,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。”
如今,虽已年过花甲,她仍每日坐诊、讲学、写方、研究古籍。每当有人劝她休息,她总笑道:“我不累,因为这是我热爱的事。”
她用一生,诠释了什么叫——“医者仁心,大道无疆。”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zyysn.com/yimei/6996.html



即时精选
SELECTED-
传统医学的现代践行者-宋光显受邀参加2024传承弘扬中华文化高峰论坛 1年前 305
-
传统养生文化的践行者-周惠敏受邀参加传承弘扬中华文化高峰论坛 1年前 230
-
中医文化传承人-陈姿嬴教授受邀参加2024传承弘扬中华高峰论坛 1年前 247
-
南充肛肠医院教你 如何识别正规医院与非正规医院 1年前 342